广西大学付宜玲教授莅临我校开展讲座《壮族舞蹈的多维阐释》
付宜玲
八桂青年拔尖人才,广西文化青年拔尖人才,广西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舞蹈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社科通讯评审和成果鉴定专家,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格林斯伯勒分校访问学者。独立出版学术专著《广西仫佬族傩舞形态及文化研究》,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原创作品和论文先后入围第十三届、第十二届“桃李杯”全国青少年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先后获全国第二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类一等奖、优秀创作奖;先后获广西基层群众文艺汇演二等奖2次、广西音乐舞蹈比赛创作二等奖2次、多次获“红铜鼓”中国-东盟教育教学成果展演“优秀作品”“优秀论文”。
5月21日下午,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舞蹈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付宜玲教授莅临我校,在西校区伦理楼107教室为学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壮族舞蹈的多维阐释》的精彩讲座。讲座以壮族舞蹈为核心,通过多维度的学术视角,探讨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历史演变、艺术表现及当代传承。为现场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化学术盛宴。
付宜玲教授指出壮族舞蹈作为壮族文化的结晶,承载着古老民族深厚的历史记忆与独特的精神内涵。在讲座中,付宜玲教授从文化、类型、创作三个维度,阐述了壮族舞蹈的种类特征、文化背景及剧目推介。
壮族舞蹈是壮族文化的生动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符号。付宜玲教授简述了壮族的历史源流和壮族舞蹈文化的兴起,进一步揭示了图腾崇拜、农耕文化等符号背后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民族情感,及其对壮族舞蹈形成发展的深刻影响。让现场师生清晰地看到壮族舞蹈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传承与创新。
随后,付宜玲教授介绍了师公舞、铜鼓舞、采茶舞、春牛舞等多种类型的壮族舞蹈,通过舞蹈射出壮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独特的民族信仰。付宜玲教授还结合其个人多年来的感悟与总结,从舞蹈专业角度出发,深入解读壮族舞蹈的动作语汇、节奏韵律和舞台表现,分析壮族舞蹈独特的律动特点、形式风格和艺术魅力。
在互动环节中,现场学生就壮族舞蹈的相关问题进行踊跃提问,与付宜玲教授展开深入探讨。讲座最后,付宜玲教授现场播放了多个优秀的壮族舞蹈经典剧目,引发师生对民族文化、民族舞蹈的热情,鼓励广大学子积极推动壮族舞蹈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新时代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此次讲座在广大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范佳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