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大讲堂||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焦艳军莅临我校讲座《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经验分享》

来源:党委宣传部 责编: 云 曼 作者: 杨 阳、张文星 发布时间:2021-05-15 浏览量:945

  

 

焦艳军 副教授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
安宁市第六届政协委员
2017年获云南省第八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9年指导“蜜思优”项目获得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
2020年指导“建垠生物”项目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
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指导教师

 


2021年5月14日于我校西校区伦理楼107,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焦艳军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经验分享》的精彩讲座。讲座分《如何深度挖掘参赛项目》、《梳理商业模式,凸显项目亮点》上、下午两场,吸引广大师生前来聆听。本次讲座由我校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云曼主持。

 

 

在《如何深度挖掘参赛项目》讲座开始前,焦艳军教授介绍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基本内容。“互联网+”大赛的标准在不断变化,所以每年的赛事都属于一个全新的开始。焦教授从第六届“互联网+”大赛的主题“未来已来,世界无界”的主题入手,深度挖掘大赛项目。焦艳军教授从“未来已来”的角度出发,引用2016年到2020年五年来的资本关注的投资热点,引导同学们对市场未来变化进行思考。接着,教授用几个例子形象指出当下我们正处于充满变化与机遇的环境,每一个创新创业者都应具备认知当下、认知自我、认知未来的三大能力。

 

 

焦教授讲到,创新创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战略,国家、中国企业、高等教育、当代大学生都需要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教育中,不仅仅学习的是专业知识,更是对思维方式、创新能力和意志力的培养。同时,希望大家积极参加各类赛事,对校赛、集训营、高校联赛、国赛等都认真准备,将项目不断细致打磨提升,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创业人。

 

 

在《梳理商业模式,凸显项目亮点》讲座中,焦艳军教授围绕各小组创业赛道的评审指标,对项目开展深入细致的讲解。在解读评审指标的过程中,着重介绍了项目的创新性、商业性、团队情况、带动就业状况、引领教育的情况,并详细讲解了高教主赛道创意组中的技术—产品—商品—盈利的商业模式,其并非“创意纯”的项目,而是有真实市场的验证。初创组、成长组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要注重财务数据和市场数据;师生共创组主要体现教育引领的项目以及科技转化的项目;红旅赛道的公益性项目主要关注点是可持续;而财务数据和市场数据好的项目,建议进入红旅赛道商业组,但是要充分挖掘项目的实效性(公益性);职教赛道创意组更多来自具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家族企业等背景的项目,重点体现工匠精神、服务社会等领域,但是需具有一定的商业可行性。

 

 

焦艳军教授表示,创业项目市场调研的意义在于更好的激发同学创意或推动创新,验证和完善创业项目初步规划、创业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营销策划决策依据、宣传推广等。市场调研不仅可以丰富商业计划书,还可以展示大学生创业的专业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建议提前研究可能提出的问题,形成调研问题及数据。

 

 

随后,焦艳军教授介绍了第七届中国国家互联网+大赛各赛道参赛条件。包括参赛团队、实际经营团队、指导教师团队、专家顾问团队,并展示了商业模式设计的步骤,即打破原有竞争规则;价值发现系统—战略定位;打造价值创造和维护体系;打造价值传递系统;价值最大化,企业预期获利能力;战略匹配,各要素间的加强与优化。

 

 

讲座最后,焦艳军教授分享了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案例,他表示,项目计划书、ppt、视频是参赛的主要部分,希望大家积极参与、精心准备,在比赛中不断打磨项目,努力提升自身能力。

 

 

本次讲座不仅提高了师生对互联网+大赛的认识,激发了学校师生的参赛热情和动力,更是提升了大赛项目的申报质量,为我校本届“互联网+”项目的成功申报奠定了基础。(张文桦、张晋恺、陈双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