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大讲堂|首都师范大学李玉民教授莅临我校开展讲座《法国文学翻译的快乐人生》

来源:汉语言文学教研室 责编: 梁镨文 作者: 谢佩玲 发布时间:2024-03-25 浏览量:525

李玉民,著名翻译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从事法国文学翻译工作已有40余年,译文超过2500万字,其中半数作品是国内首译。其主要译作有: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巴尔扎克的《幽谷百合》、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莫泊桑的《一生》《漂亮朋友》《羊脂球》等法国巨著以及多部诗歌和戏剧。曾获得2010年度傅雷翻译奖、1991年度法国诗社翻译奖、1992年度法国诗协友谊大奖及2000年国家图书奖等奖项。

3月22日下午,著名翻译家,首都师范大学李玉民教授于我校西校区公德楼107教室,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法国文学翻译的快乐人生》的精彩讲座。讲座由人文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教研室副主任姜玮主持。

讲座伊始,李玉民教授以“人类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思考。李教授表示人的本质是有思想,而法国文学带给他很多深刻的思考,也让他悟到了一些道理。紧接着,李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经历,深情讲述了自己与法国文学的不解之缘。从北京大学的偶然选择法国文学,到中法建交后的留学经历,再到回国后投身翻译事业的坚持与探索,李教授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不断奋进的色彩。在几十年的翻译实践中,李教授总结出自己的翻译经验,翻译工作者要有整合能力,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译文都要经历几次大规模的“去病化”,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李教授说,“好的翻译是从实践中总结而来,而所有的经验都是事后总结出来的。”在人生处世哲学方面,李教授表示,人最重要的是找到一条自足之路,不管是在人生的高处还是低处,自己始终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争相向李教授请教有关文学翻译方面的问题,李教授耐心给予解答。李教授表示翻译一种特殊的创作,因为两种语言之间存在两种不同的思维,在熟读原作上要用自己的语言翻译出来,所以翻译,是基于文本的再创作。李教授由浅入深的点拨让现场的学生获益匪浅。

(讲座现场学生认真聆听李玉民教授的分享)

最后,讲座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这场讲座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李教授对法国文学的热爱和执着,更让他们对文学翻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讲座结束后,李教授将自己的著作赠送给讲座现场参与互动的学生,并与听讲座的师生合影留念。(陈贞考/摄)

(李玉民教授给学生签名赠书)

(李玉民教授与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