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大讲堂│动画与传媒学院特聘教授汪方华开展讲座《导演大师个人风格的建立》

来源:数媒教研室 责编: 符志茵 作者: 孟昭晨晖 发布时间:2023-11-29 浏览量:1251

汪方华
安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设计学科带头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影视中心研究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通讯评审,河北省电影局审片专家,央视电影频道电影审查委员,主持完成国家级、部省级社科研究项目十余项,已出版影视艺术领域专著4部,在《现代传播》《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篇。
 
11月27日上午,于我校西校区伦理楼107,安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设计学科带头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影视中心研究员、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外聘教授汪方华为动画与传媒学院的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导演大师个人风格的建立》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动画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李高昱昊主持。
 

汪方华教授开展讲座《导演大师个人风格的建立》
 
讲座伊始,汪方华教授以梵高、达·芬奇、草间弥生、奈良美智、村上隆等著名艺术家的杰出作品为例,引出“著名的艺术作品都具有艺术家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标记”的观点。随后,他将话题引向电影导演风格的多样化,分别从电影史、技术史、导演史和风格史的角度阐述了电影风格的演变。

 

汪方华教授开展从电影史、技术史、导演史和风格史的角度阐述了电影风格的演变
 
讲座过程中,汪方华教授深入探讨了导演的电影风格如何在选择题材、个人化观点、影像风格、演员塑形和艺术追求等方面体现出来。并以张艺谋的《英雄》、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和贾樟柯的《小武》等著名导演的影视作品为例,生动地展示了导演个人风格的独特之处。他指出,张艺谋的电影画面唯美华丽,王家卫的电影人物现代都市化,贾樟柯的影像风格强烈现实主义,皆彰显了导演独特的创作风格。
随后,汪方华教授详细讲解了导演个人风格形成的诸多要素,包括理念、电影技巧、民族积淀等。他通过分析导演诺兰《盗梦空间》中的多重空间和大卫·芬奇的《搏击俱乐部》中多重人格,突出了理念在电影中的体现,并结合贾樟柯电影强调了电影技巧中地域感的重要性,他认为,“一部能获奖的优秀影视作品中,一定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此外,汪教授还特别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和神话等民族元素对于电影风格的影响。

 

学生认真聆听讲座
 
紧接着,汪方华教授分享了建立自己电影风格的方法。他建议学生多观看电影和书籍,关注经典影片和获奖作品,怀揣对生活的好奇心,培养兴趣爱好,用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他表示成为一名导演的路是漫长且艰难的,唯有坚持积累和学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汪方华教授分享建立自己电影风格的方法
 
最后,汪方华教授分享了两部学生获奖的影片,并在播放完影片《地儿》后,讲述了该影片的剧本创造过程,场景的选择以及超现实镜头的用意,并再一次强调了作品当中的地域感。
讲座在广大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吴广帅、钟佳怡、吴辰毅、张浩涵/摄)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老师与汪方华教授合影留念